當父母變老需要照護時,該怎麼做最好?照顧長輩如同教養,都需要學習。為了能讓長輩在習慣的地方終老,衍生而出的便是「居家照護」,即在家中或透過專業照護機構協助,照顧年長者直到終老那一刻。居家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,一旦開始就要有充分的覺悟與決心。但居家照護要學習及注意的事實在太多了,飲食、入浴、用藥、設備、護理等,該如何開始也是一門學問,這也正是出版本書的目的,希望兼顧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雙方的立場,從最容易忽略的小事開始,給予適切的支援。
‧照護不該充滿壓力,照顧者想法及長輩需求都該顧到
許多人常因照護被迫離職或犧牲自我,生活從此失去品質,內心的痛苦常常轉為難以說出的壓力,甚至也出現因不堪照顧父母壓力,最後選擇結束生命的案例也時有所聞。本書的作者群也是站在照護第一線的專家們表示,「用一意孤行的方式進行照護,或獨自攬下照顧責任,容易釀成悲劇;照顧者必須懂得向外界求援」。因此,本書從理解「照護」的意義開始,提供最全面、最詳細的資料,包括:
【照護前的準備事項】除了心態調整,人力、金錢等又該如何分工?
‧居家照護最忌半途而廢,一旦開始就要有充分的決心和覺悟。
‧為了避免親屬間的糾紛,選擇誰擔任主照顧者,也是很重要的協商。
‧無法出錢的親屬也要出力,千萬別把所有照護壓力都放在1個人身上。
【詳細圖解照護技巧】包括居家動線、用餐及排泄環境等,提供最適合的建議。
‧居家照護需要空間,包括推輪椅進出、協助沐浴等,空間太狹窄將不利於照護。
‧只要長輩能自行用餐,就別急著餵食,維持自主能力也是避免退化的方式之一。
‧盡量避免長期包尿布,讓長輩養成坐在馬桶上排泄的習慣,可預防便祕。
【看護及照顧員的任務】傾聽需求,給予「以人為本」的照護。
‧看護的任務在於協助沐浴、飲食或排泄等,不該做和被照顧者無關的事,如大掃除。
‧善用被照顧者的殘餘能力,找出最適合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一味建議臥床、包尿布等。
‧營造恰到好處的距離感,千萬別讓被照顧者產生「非你不可」的心態,避免引發獨佔欲
【老人常見疾病解析】列出19個常見的臨床症狀,給予最正確的疾病護理。
‧尿失禁不一定要包尿布,應觀察年長者的失禁情況,幫助其恢復正常排泄功能。
‧動手術是希望藉由外力找回當事人的身體能力,因此術後應盡早出院、復健。
‧預防跌倒絕非躺著不動,維持一定的活動力能避免因突然站起而重心不穩。
【學習挑選照護機構】托老中心、團體家屋等,提供各機構的服務內容,幫助選擇。
‧好的照護機構會願意與家屬密切聯繫,並善用聯絡簿溝通,絕不會一意孤行。
‧善用短期療養服務,讓被照顧者偶爾前往照護機構小住,以換得喘息或休息時間。
‧養護機構的種類有許多,建議依被照顧者的照護需求,選擇最適合的環境入住。
【臨終照護的重點】包括彌留期到臨終的準備,及往生後的創傷療癒等。
‧死亡常突然來臨,建議家屬正常生活,同時守護在被照顧者身旁,進行照護即可。
‧接近臨終階段,請依當事人的意願,按其想要的方式生活,勿勉強進行醫療行為。
‧事後也必須關心主照顧者的心情,持續慰勞對方,肯定他「真的做得很好」。
本書的3位作者以自己站在居家照護第一線的經驗,提供實用且寶貴的資訊,不只詳述被照顧者的需求,也深刻談及家屬的心聲,了解主照顧者有哪些煩惱、會為什麼感到不安,是僅次於被照顧者的需求最該關心的事情。此外,本書也能幫助從事居家照護工作的人們,了解被照顧者及其家屬的心境,在工作上更加順利。